电话:  027-81321519
传真:  027-81321519
邮箱:  dzgczx519@163.com
网址:  www.dz-gczx.com
地址: 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文化大道555号融创智谷A7-4

您的位置:首页   新闻中心  公司新闻   正文 [ 返回 ]  [ 打印 ]
News
新闻中心
AI+X解锁新工程咨询
作者:   来源:   日期: 2025-08-04  人气: 173 
2025年上半年,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“赛博朋克”的春天。从年初DeepSeek的广泛普及,到三月Manus的惊艳亮相,AI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尖端概念,而是迅速下沉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“生产力标配”。

遇事不决问DeepSeek,不会汇报找豆包,报告写不好Kimi有长文本绝活。这些AI工具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渗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。如今,谁的电脑桌面上,还没躺着三五个AI应用?

AI重塑着效率,慷慨地带来便利,却也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工程咨询从业者们心底的涟漪:当甲方也开始熟练运用AI,我们工程咨询师的核心价值,究竟在哪里?

为此,我们邀请各部门、事业部的同事,结合行业热点与工作实践,围绕“AI浪潮奔涌,我们如何以智提效,以新破局?”这一时代命题展开交流。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思考与实践,能为你、为我、为每一个在浪潮中前行的工程咨询人,点亮一盏灯,提供一份调整航向的参考。

AI让我的工作更具创造性
@产业与空间规划事业部 杜芙蓉
当AI飞速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,我始终认为,它是一把“解放创造力的钥匙”。工作中接触的AI 工具不少,比如建 E 网 AI、AIPPT、Xmind、豆包,这些工具就像创意链条上的“加速器”,总能在构思、设计、深化等不同环节,帮我把模糊的想法变成可落地的具体方案。

以建E网AI为例,在随州市某村庄规划项目中,我们用建E网AI做人居环境改造时,从乡村旧房的风貌优化、公共空间的环境提升,到村口小品的创意设计,AI 总能敏锐捕捉构想,并迅速生成多版可视化方案。以前用 Photoshop+sketchUp完成一个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设计章节,需耗时一周,精力多耗在建模、渲染等技术环节。如今借助建E网AI,三天即可完成。节省的时间,我们全部投入到走访村民、挖掘地域文化、打磨设计创意中,相当于把技术耗时,直接转化成了创意深化的时间。

AI不仅简化了基础技术流程,反而驱动我们持续提升审美水平、锤炼复杂问题解决能力,以及把村民需求、文化特色转化为设计创意的本领。一句话总结:AI正推动我们从“埋头做技术”转向“用心做创意”,重塑着职业价值。

适应AI,使用AI,驾驭AI
@工程咨询事业部 王秋实
AI正深刻解放生产力。在多项目并行、方案报告堆积的常态下,AI通过接管重复、枯燥的工作,将我从基础事务中解放出来,从而把创造性的工作留给自己。

以编写襄阳某食堂运营实施方案为例,我先向AI输入思路大纲与项目基础资料,它快速消化信息后,不仅精准匹配了全国范围内的同类运营案例作为参考,更对我拟定的框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,我又将生成的内容吸收,内化为个体思维,通过持续性的“输入-反馈”,使系统不断优化学习。最终,仅用一天就完成了逻辑清晰的框架初稿,工作效率与质量均实现质的飞跃。不过,AI的“幻觉”仍需警惕,面对极具针对性的问题时,其理解力仍有局限,需人为加强引导与训练,这也倒逼我们提升对问题的精准定义与深度解读能力。

目前,我们正联合模态跃迁公司推进“AI+可研”的创新实践,开发垂直领域大模型。该模型赋能可研报告的智能编制与智能测算,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文档生成能力,显著减少了人力投入,提升了效率与质量,推动可研工作从“经验主导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转型。测试数据表明,应用AI生成的可研报告,在准确性、编制周期和项目通过率上均呈现显著提升。

做AI替代不了的你
@工程设计事业部 邹迎
AI无疑是设计提效的工具和助手。但作为设计师,我们深知它当前无法替代拥有个人风格和深度思考的创作者。工作中,我们借助AI完成同类型设计的案例检索、专业规范核查等基础性工作,也用它辅助生成效果图,为客户提供多元建筑风格方案。

例如,年初承接的某老城区街道改造项目,业主初期对改造风格毫无头绪,仅能提供沿街20栋老建筑的现状照片。我们运用AI技术,智能识别建筑外立面的材质、窗型与结构肌理,再输入“新中式留白”“工业风复古”“极简现代”等风格关键词,并明确层高限制、管线隐蔽等技术参数,很快就生成了多套风格迥异的效果图。其中一套融合青砖黛瓦与玻璃幕墙的方案,既保留了老城区的历史文脉,又注入现代气息,迅速赢得业主认可。这种高效的前期可视化呈现,不仅将传统手绘效果图的沟通周期从2周压缩至3天,更让业主在具象化的方案中逐渐清晰自己的需求,大幅降低了后期反复修改的成本。

然而,在建筑方案创作的核心环节,AI直接替代人工绘图并非易事。设计源自于灵感和创作,这种灵感源自于设计师独特的人生阅历、思维和情感流动。但AI是一个理性的工具,其生成的方案,容易陷入功能至上的陷阱,导致建筑文化符号的扁平化和设计同质化。因此,AI虽能优化标准化设计流程,却难以复刻设计师个体经验淬炼出的风格与洞见。面向垂直领域的深度创作,具备鲜明风格的设计师,其价值不仅不会被取代,反而在AI时代愈发珍贵。

用工具的人,淘汰不用工具的人
@招标采购事业部  彭坤
AI浪潮下,各行各业正经历一场“效率重构”的革命。这意味着:不熟练用工具的人,注定会被更会用工具的人甩在身后。
最近一个车辆维修招标项目,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“工具熟练度决定竞争力”。业主需要评审维修公司的设备实力,却没有提供设备清单。要是按老办法,得翻行业手册、查同类项目,至少耗大半天,还未必能全面。但我们用AI智能归纳车辆维修常用的核心设备清单,很快就出了清单并提供给业主单位参考,最终业主单位采纳了我们的建议,并完善了评分办法。试想,若不用 AI,我们可能耗费一天;而善用 AI 的团队半天即可完成。长此以往,业主必然更信赖高效团队。说到底,AI 提效的本质,是用工具的人在挤压不用工具的人的空间,你不练熟工具,就难免被更会用的人甩在身后。

招标代理行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,这就要求我们涉猎广泛,但个人的知识盲区在所难免。尤其在编制采购需求时,技术参数、行业标准往往是短板。而AI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,比如它能快速吃透行业标准、摸清技术参数,让采购需求更精准、更贴合行业实际。反之,当AI把“信息收集、需求梳理”的效率提上去,那些“靠经验慢慢磨”的人,自然会被“用AI快速出结果”的人比下去。

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
@造价咨询事业部 刘安安
当AI成为行业标配,真正的核心竞争力,恰恰体现在人机协作中不断精进的自己。

比如,我们刚承接的某园区4期项目,业主方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项目概算,时间紧、任务重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委托“扣子”智能体来编制这份报告。为求精准,我将需求拆解至极致,就连报告里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都逐条标注,约30分钟后,扣子生成一份详尽报告。令我惊讶的是,它的思考轨迹全程可追溯,每个数据、每条结论都“有据可依”。尽管部分数据存有偏差,但这透明的生成过程,反让我得以逐项核对来源,补充项目特有参数,将AI的“毛坯”打磨为贴合实际的“精装”成果。

当所有人的基础工作效率都提升了,自然也就形成了新的竞争维度。过去需要花三天整理的数据,现在AI两小时就能完成,这无形中倒逼我把精力投向更有价值的工作。如今,我每天都会花时间训练智能体,既纠正它的认知偏差,也在这个过程中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。AI就像一面镜子,照见专业盲区;又像个催化剂,让我变得更勤奋了。

亦师亦友的工作伙伴
@项目管理事业部 程正一
AI的发展与纺织机、内燃机的发明完全不同,这不只是一次工具的革命,更是一场思维与工作方式的深刻蜕变。

在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担任工程监理时,我曾面临一项艰巨挑战,为全高21米的潜水池编制监理专项实施细则和审查施工专项方案。传统模式下,编制专项实施细则,需依据可研、设计等海量文件,并手动梳理国标、地标、行标、团标等庞杂规范,极易疏漏。如今,AI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,它不仅能精准定位规范依据、提炼技术要点,大幅减轻工程师负荷,更在无形中驱动工程师深化对规范的理解与应用,使文件编制更具规范符合性、技术可行性和预案完备性,为后续专家论证及项目管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在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中,AI更化身为不可或缺的“现场搭档”。依托我司参股的武汉珈鹰智能科技的技术优势,我们为项目部署了立体化智能巡查系统。这位AI伙伴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力巡视的高能耗模式:它不知疲倦地执行着任务,实时监控生产人员的安全帽佩戴情况,通过无人机定期排查临空防护、材料堆高、基坑变形等风险隐患,一旦发现问题便迅速预警反馈。这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,更为安全生产加上了一道智能“防护锁”,使我们得以抽身重复劳动,聚焦于核心的分析、决策与协同。

当前,我们正着力训练专属AI智能体,系统沉淀项目管理经验,构建融合实施方案、工程数据与案例模拟的管理知识库。同时,它正助力我们深度梳理专项成果,开辟一条融合前期策划分析、风险精准识别、流程动态模拟、成果高效导向的智能化咨询新路径。

AI的“善”与“恶”
@项目融资事业部 张胜
工程咨询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价值创造与高质量交付。其服务过程恰似“烹饪”一样,AI可以高效完成内容检索、文本编制、财务测算等基础"炒菜"环节,却难以掌握政策研究、项目谋划、方案构思等复杂“调味”的精妙。

以某县域文旅综合体投融资项目为例,AI 仅用 2 小时就完成了周边三县同类项目的基础数据比对,自动生成包含客流量、投资回报率的初步测算表,这些工作原本需要工程咨询师投入2天时间。然而,当需要结合地方特色设计融资方案时,AI的局限性便暴露无遗。要么照搬其他地区的“门票分成 + 商铺租赁”模式,要么机械套用“政府补贴 + 银行贷款”的传统结构,其算法逻辑难以解析地方非物质文化产业的深层价值与内涵,更无法衍生出融合文化IP的创新融资路径。AI虽能显著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效率,却难以生成贴合不同群体诉求的个性化方案,这恰恰是工程咨询师在复杂决策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所在。

AI 以效率之“善”劈开枷锁,却以依赖之“恶”侵蚀自主思考。于工程咨询师而言,我们既要拥抱 AI 的效率之“善”,更要警惕依赖之“恶”,以人类智慧守护不可或缺的“人味”。通过深度的“人机协同”,让技术成为放大行业价值的杠杆,而非吞噬“人味”的黑洞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技术浪潮中,既保持效率的锐度,又延续人文的厚度,最终驶向“以智提效、以新破局”的未来。

想象的力量,无限的赋能
@新质咨询研究院 吴琪
AI正掀起一场创造力革命。它不只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,更是在突破个人能力边界,催生出一批能解决复杂问题的“超级个体”。

在“穿越xx”方案策划当中,AI技术彻底重构了工程咨询的创造力链条。项目组一位从未系统学过设计的策划人员,借助 AI 工具,竟直接做出了专业级的三维效果图,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。传统流程下,策划师需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、构思主题与空间叙事,再将想法移交设计师绘制草图、完成布局,耗时长达5天才产出二维平面图。AI赋能后,从方案策划到效果图呈现,一个策划就能打通全流程。仅需2小时,就能生成可交互的三维效果图。短短2天内,就能完成从方案构思到业主确认的全过程。向业主汇报时,直观的3D模型和交互式方案带来沉浸式体验,项目的每一处巧思都能被清晰感知,业主瞬间就能明白我们的构想。

在大模型的黄金时代,人们正借助AI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径,并乐此不疲地创造新质生产力。AI不仅激发个体创意、拓宽认知边界,更让普通人直面复杂挑战,就像不懂编程的人,如今也能用 AI 工具开发产品一样。未来,在AI的赋能下,每个个体、每家企业,都将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!


人机共生的时代必然到来,我们无需过度忧惧,学会与AI共舞就好。

正如庄子所说,“物物而不物于物”——我们驾驭工具,而非被工具所驾驭。人与机器之间,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激发、共同成长的关系,而不是人依附于机器,或是被它操控。
未能找到任何数据!
* 留言内容: 
* 姓名 手机 验证码 点击刷新图片
QQ: 邮箱
地址: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文化大道555号融创智谷A7-4
电话: 027-81321519
传真: 027-81321519
员工天地  |   网站管理  |   企业邮箱  |   工信部备案号:鄂ICP备15017281号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www.dz-gcz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支持: 文创网络科技